超臨界流體的應用 |
作者 Administrator | |
2004/06/12, 週六 | |
超臨界流體是指操作溫度及壓力超過其臨界溫度及臨界壓力時的流體。由於二氧化碳的臨界溫度接近室溫,在分離或反應後可藉由減壓而輕易地與其他物質分離,不會產生殘留而造成環保及安全上的問題,因此超臨界二氧化碳是綠色溶劑之一,用以取代傳統的有機溶劑。 什麼是超臨界流體?
神奇的綠色溶劑 由於大部分見諸於文獻報導中的超臨界流體在常壓下均屬氣態,因之在使用後只要減壓即會變回氣相,而和其他固、液相的物質分離,故容易回收再使用,亦是使用超臨界流體的優點之一。在眾多流體中,又以二氧化碳最常受到考量,因其臨界溫度不過攝氏31.2度,接近室溫,此外,臨界壓力也不算太高,約72.8大氣壓,又不具毒性,不會自燃,來源廣且價格不高。由於二氧化碳亦是溫室氣體之一,國際上未來很可能會管制其排放量,若能充分利用二氧化碳,對減量排放也有一定的助益。由於在室溫下二氧化碳是氣體,若以超臨界二氧化碳作為溶劑,在處理後不會有殘留的問題,因而可符合環保及衛生法規,也因此稱為綠色溶劑。除二氧化碳外,近年來超臨界水也在廢水處理及材料製備上受到相當的重視。因此,本文較偏重說明此二種超臨界流體的應用。一九五○年代,美、蘇等國即進行以超臨界丙烷去除重油中的柏油精及金屬,如鎳、釩等,降低後段煉解過程中觸媒中毒的失活程度。但因涉及成本考量,並未全面實用化。此後,利用超臨界流體進行分離的方法曾沈寂了一段時間,直到一九七三及一九七八年第一次和第二次能源危機後,才又受到工業界的重視。一九七八年後,歐洲陸續建立起以超臨界二氧化碳作為萃取劑,以處理食品工廠中數以千萬噸計的產品,例如,去除咖啡豆中的咖啡因,以及自苦味花中萃取出可放在啤酒內的成分。須說明的是,利用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咖啡因的技術較使用傳統的三氯乙烯或二氯甲烷化學溶劑成本為高,但後者會有致癌之虞,而二氧化碳不會,使研究者得以務實地考量在哪些情形下可利用超臨界流體的特性而實用化。很顯然地,由於生活水準提高及時代進步,消費者對於健康、產品品質、環境及生態保護的要求也會日益增高,以有機溶劑處理藥物及食品,將在世界各地逐漸被安全性更高、無毒、對環境無害的溶劑所取代。這也是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在醫藥、食品工業上最先商業化的原因。目前全球商業化工廠約100家,每年成長大約百分之十。 要咖啡不要咖啡因 利用超臨界二氧化碳去除咖啡因的製程不止一個,現就一特定製程,說明如何利用超臨界二氧化碳,達到去除咖啡因的目的。 提高物質的分離與純化 在臨界點附近有一有趣的現象,稱之為分子團。以二氧化碳為例,在接近二氧化碳臨界點時,每一溶質分子附近會有上百個二氧化碳分子向其靠攏,形成一團聚物,因之在溶質附近的密度較二氧化碳整體密度為高。當逐漸偏離二氧化碳臨界點時,靠攏的二氧化碳分子數會減少,在進入超臨界流體區時,溶質分子附近的二氧化碳分子數目只有幾個而已,此現象可由光譜儀所測得的波長變動加以證實。 良好的有機溶劑替代品 如前所述,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可以取代有機溶劑,因此亦可用來進行化學反應。事實上,包括氫化、氧化、烷化、酯化、酵素、裂解、高分子等非均相催化反應均已有所報導。 產製特殊功能的產品 在超臨界狀態下,除了可增加反應速率外,亦可與前述的快速噴灑方式合併使用,製得在傳統操作中無法得到的產品。以製造金屬有機物為例,此類物質在固 廢水處理與化武銷毀 除了二氧化碳外,近年來超臨界水也逐漸受到重視。在常溫、常壓下,水因具氫鍵故有極高的介電常數。但當溫度升高時,氫鍵逐漸變弱,至臨界溫度以上時,氫鍵不再存在。所以,水也成為一不具極性的物質,因而可與碳氫化合物充分混合。除介電常數外,其他一些性質如密度、離子積等也與液相時的水大不相同。現已運用於商業化的廢水處理以及化學武器與彈藥的銷毀。此法是在超臨界水中進行氧化反應,由於超臨界水呈酸性且與氧完全互溶,故可有效分解水中有機物,分解率高達99.99%以上。 截長補短、相輔相成 以上說明了如何利用超臨界流體特性,達到分離純化、增進反應速率,以及製備特殊功能產品的目的。當然,超臨界流體的應用,絕非局限於本文所述,可預見的是它的應用會愈來愈廣。只是任何一種方法絕非萬靈丹,因此一定要對超臨界流體基本原理以及其他競爭方法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方能做適切的取捨。此外,若能截長補短而與其他方法合併使用,也是增進此方法應用的途徑。就超臨界流體基本原理來說,無論在溶解度、相平衡、輸送現象、化學反應程序上,仍有許多地方須加以探討。另外,由於使用超臨界流體時,通常壓力會高於常壓,因此也得重視操作安全及材質的選擇。 資料來源: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談駿嵩 |
|
最後更新 ( 2007/09/05, 週三 ) |